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那颗初心 那些故事

西藏厅级班创新开展访谈式党性教育主题活动

发布日期:2019-12-02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11月27日下午,西藏厅级干部培训班(第8期)创新性地开展了一次“守初心、担使命”访谈式党性教育主题活动。班主任吴寒青与六位学员代表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他们中有调藏干部,有藏族干部,有“藏二代”,大家一起回顾入党初心,讲述工作经历,共同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以身边的榜样树立典范,用真实的故事打动人心。

对党忠诚 从不犹豫

第一位学员代表是班长万超岐。班主任娓娓发问切入主题:“您是2010年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阿里工作,当年41岁。作为当时团中央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从内地到西藏,从北京到阿里,这个海拔落差很大,您当时有没有一丝犹豫?”万超岐回答道:“回忆当时的情景,中央组织部安排中央机关和地方干部交流,安排我来。说到犹豫,确实个人没有犹豫过,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所以很愉快地接受了安排,来到阿里工作。”

万超岐到阿里,一干就是五年,与苦寒抗争,与海拔叫板。有一次连续工作多日后晕倒在房间,幸被送文件的工作人员发现紧急送医。这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让他对任何困难都毫不畏惧,更坚定了在西藏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工作的压力、身体的不适、家庭的分离……没有条件可讲。他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是对党的无限忠诚。

与其苦干 不如乐干

第二位学员梅方权被请到了台上。当被问是如何与西藏结缘的,梅方权笑着说:“2002年我在西藏做过三个月的研究,当时在书店把所有关于西藏的书都买了,其中《艽野尘梦》让我深受震撼。我就说要在西藏奉献十八年,其实不叫奉献,现在看来是一种学习和成长。”主持人问:“现在过去6年了,您会继续12年吗?”他又笑了,“这6年经常考验初心啊!”

他工作所在的昌都是西藏七个地市里面最险的地方。“昌都洛隆县有一条路,拉萨司机到了这白天都不敢开,因为白天看得到万丈深渊,只有晚上才敢开。那些汽车,真是开一辆考验一次初心!任何一个岗位都要有人去干,事情空谈没用,那我们就按照党的要求,开开心心地去干,把这个事情干好,干出个名堂来。那曲有一句话:与其苦熬,不如苦干。那与其苦干,不如乐干嘛!干还要干出成绩来!反正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行了。有多大的事呢!就是这样的初心。我写过一首诗:江山信美皆乐土,桃李春风入画图。百战西陲千秋业,一生最爱是昌都。”梅方权的叙述充满着乐观实干的风采,饱含着在艰苦中考验初心、在实干中诠释使命的无畏精神。

学用结合 道路自信

第三位学员代表是藏族女干部梅珍。她在广州外国语大学读完本科后到西藏外经贸厅工作,之后还停薪留职到美国读研究生。是什么动力促使她远赴重洋继续深造?梅珍说,当时西藏经常接受国际援助,自己在对外联络中发现国外那些标准很多并不符合西藏的实际,与外国专家也时有观点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作十年后,我对西方的理念和工作机制很好奇,就像那句话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一看。当时考试获得了世界银行的奖学金,就去美国学习公共政策管理。”

主持人继续问:“从美国回到西藏,在择业的过程中有没有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或事?”梅珍回答:“回来之后我很想把在美国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但我发现,美国的体制是一套非常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完全转入到市场经济的框架,西藏的情况就更特殊了。这时期有一位对我影响很大的老领导,孙勇同志。他退休前是区党委副秘书长,一位学者型的领导。我觉得我读了两次研究生,一次是在美国,一次是跟在孙勇同志身边学。”梅珍回忆,她正是在这位老领导老党员的带领下,在他的渊博知识和人格魅力的影响下,真正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知识,结合西藏本地情况来解决问题;也正是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守初心 充满信心

第四位学员代表丹洋是一位年轻的藏族干部。他从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本科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上海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回到西藏工作。面对“为何选择回到西藏”这个问题,丹洋说:“我的父母都在西藏,我受父亲影响很深。父亲以前家庭环境非常优越,他有很多选择,但他毅然决然离家到北京求学,从一句汉话都不懂学到研究生毕业,后来回到昌都工作。他经常跟我说,人生有很多选择,一旦你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父亲是一个非常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马克思主义的忠实实践者,他一直影响着我。”丹洋在父亲的影响下入了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一直坚持到今天。

说到他的初心,丹洋说:“我不愿意到机关工作,就去了西藏假日酒店,从文员做起,开启了旅游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历程,我选择了喜欢的企业,就像父亲说的,我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谈到工作中的工匠精神,丹洋觉得,坚守行业、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推崇。的确,工匠精神与坚守初心异曲同工。“我对我们的事业充满憧憬,充满信心。这个好时代、新时代,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千载未有的好机会,西藏也会同全国各族群众一道,一起奔向共同富裕。我充满信心!”丹洋最后说道。

党的温暖 代代传递

第五位学员代表曾超是土生土长的西藏汉族人,从出生到上学、工作都未离开西藏,是一直扎根在西藏、奉献在西藏的干部。他分享了入党的故事和初心,“我大学毕业到阿里去的时候,抱着一种去尝试、去体会、去吃苦但不能叫苦的想法。刚参加工作,检察长就鼓励我们入党。但是我当时犹豫了,觉得自己刚参加工作可能没有资格入党,还要锻炼磨炼。这时我认识了单位的保管员琼娜阿姨……”

在阿里过冬要烧焦炭取暖,阿里海拔高氧气少,要把焦炭砸成小块,否则很难点燃。21岁的曾超从拉萨初到阿里,不会做饭不会生炉子,连焦炭都不会砸,感觉很郁闷也很无奈。第一次生火,他对着大块的红柳根焦炭足足站了两分钟,一头雾水:怎么砸?砸多大块?琼娜阿姨过来了,说:“小子,阿姨帮你砸。” 曾超回忆说,“阿姨很利索哐哐哐一盆子砸好了,每一块都大小合适,易点燃不费柴。她教会了我第一次生火,后来一直帮我砸焦炭,在生活上默默照顾我。她就这样影响着我,感染着我。琼娜阿姨后来成了我的入党介绍人,她目不识丁,但她的一言一行让我认识到:党员就是这样的朴实,关心人、爱护人、心疼人、教导人。” 曾超感受到身边老党员给与的生活温暖,进而感受到精神温暖,“给了我体温,也给了我精神上的温度。”他还讲述了好几位在他工作期间帮助他、引导他的老党员的故事,决心把他感受到的党的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守家守土 热爱西藏

最后一位学员代表杨昆是“藏二代”,父母到西藏支边,他在西藏长大。他说,西藏就是我的故乡。谈到在外学成毕业后为什么选择回到西藏,杨昆坦诚地说,“谈不上什么远大的理想或抱负,更多的是一种亲情,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我们在西藏生活了那么多年,对西藏有感情。”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整整四十分钟的入党谈话。当时杨昆在公安系统工作,“这是一个崇尚英雄、崇尚荣誉的环境,”他回忆说,“我的入党谈话人,那位老科长对我说,入党是人生大事,你入党以后,就不要忘了为什么入党。我们面临的危险、面临的困难、面临的挑战无处不在,作为党员,就应该有一个党员的样子。至少在同事里头,你是党员,就要比不是党员的人做得更好。”

这次谈话确实让杨昆思想上有所触动。入党之后,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入党二十多年来,他始终记着在这次谈话后立下的初心,牢记党员的身份,党员就要比别人做得好。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一直热爱西藏,都一辈子坚守党性。

 

 

学院随班领导、院务委员、培训部主任张生新全程参加了活动。她总结说:“被大家深深感动,非常受教育。初心也是一种情怀,是无私的大爱的情怀,是我们对这片雄伟壮美土地的热爱,是我们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朴实人民的热爱,是我们对祖国对边疆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使我们每位同志在做出选择时毫不犹豫,使我们在艰苦条件中咬紧牙关,勇往直前。”学员史本林说,这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紧扣“守初心担使命”主题。在培训部门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大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畅谈了在西藏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表达了对西藏、对西藏人民、对从事本职工作的热爱、忠诚和担当。他们的事迹平凡中现伟大,普遍中见真情!他们的精神是他们个人的,也是全体西藏工作者、建设者和坚守者的!”

(培训部 吴寒青张紫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