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上海新闻广播】林颖:以主动的教育变革 共创人民城市的未来图景——《2020上海民生访谈》

发布日期:2020-06-29 字体:[ ]

教育是城市建设要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上海2035将要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必然要求上海率先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以满足发展新需求、回应人民新期盼。6月28日上午,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走进民生访谈直播间,访谈内容覆盖从学前教育到老年人学习等诸多民生关切,既介绍了疫情背景下教育工作的应对和部署,也谈到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创新举措,既有面向学习者个体促进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积极行动,也有助推上海城市创新发展、提升能级的战略布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海的各级各类教育均有新谋划、新发展和新突破。由于教育与民生的关联度强、社会敏感度高,教育体制机制容易因循守旧,教育改革容易遭受非议和阻力,因此上海教育始终不变的主动精神和改革决心显得尤为可贵。

一、遵循生命规律,引导教育观念,让立德树人的“拼图”中不止有分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的教育方针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劳动教育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被忽视。劳动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它不是实用性的生产教育,而是使生命充满向上活力与合群意识的一种途径,在本质上更偏向于生命教育或人格教育,能够为孩子注入更强的公共意识、利他思维和为社会服务的志愿者精神。访谈中王平主任介绍了疫情下上海市教委加强劳动教育指导的做法,强调要家校联合,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体育也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脑科学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健康体魄,更能锻炼心智和大脑。通过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刺激脑干提供能量、热情和动力,运动使孩子情绪稳定、更加自信、更有学习意愿、更能承受各种“竞争压力”,更能应对内心的“孤独感”。换句话说,体能越好,大脑越有弹性。王平主任则指出,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还有助于孩子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顽强拼搏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上海市教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正在系统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同时积极搭建展示和提升运动技能的平台,努力创设条件改变“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针对当前较为普遍的学习功利取向和疫情下加剧紧张的亲子关系,王平主任开出了一张长期“药方”。他说,“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校园生活的唯一标准,更不会简单决定他未来的人生发展,孩子的智能是多元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希望家长和老师们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多看到他们的优点,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起居、心理变化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护长容短,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能出彩”。

二、优化城乡布局,加强内涵建设,让每一个学生享有优质的基础教育。

今年上海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全面实施“公民同招”、电脑摇号随机入学政策。新政出来后,家长们热议纷纷,担心和困扰甚多。一是民办不再牛娃扎堆,是否因此从质量到数量上都会导致“民办弱化”;二是怎么看待学区房,老百姓既有说学区房要凉的,也有说要热的;三是菜场小学的教育质量如何保证?等等。在这些议论和担心背后,根本上涉及的是上海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问题。此次民办中小学“摇号”政策顺利实施,一定程度体现了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在积极履行基本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当然,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在跨学段的纵向上和面向不同社会需求的横向上,何谓“好”的教育,内涵都不同。上海早在2016年曾提出五个基本特征来刻画“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挑选生源,要不断提升师资品质;不依赖特殊政策,要主动寻找发展空间;不为单一分数,要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不封闭办学,要实施家校社联动;不千校一面,要形成鲜明办学特色。

此次访谈提到,在高中优质资源均衡上,上海充分注重城乡合理布局。持续推动加强郊区优质高中的建设,在目前55所市级项目学校中,郊区达到24所;下一步,上海将以郊区的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培育对象,分批创建9所特色鲜明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了使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一是持续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二是实施紧密型学区集团办学;三是实施新一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四是进一步促进优质师资流动,引导优秀教师从中心城区向郊区、从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并且将全面推进“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创新跨校、跨学区和跨集团统筹调剂教师资源配置的新模式,从根本上打破岗位资源校际壁垒。

三、对接产业发展地图,构建纵向衔接、产教融通、灵活高效、支撑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体系。

在上海推进“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亟需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访谈中提到,职业教育将主动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地图,重点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以及家政、养老、托幼、酒店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引导学校加强区域有需求、行业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将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建设一批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推动中高贯通人才培养由中职、高职双主体实施向新型职业院校单一主体转变,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质量。鼓励区政府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聚焦重点产业和社会民生事业急需领域,举办体现产教融通要求的新型(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

上海着力构建职业教育新体系,不断做精中职教育、做强高职教育、做实应用型本科、做好职业本科教育。上海的数据表明,中职70%的学生可进入高职或者本科学习,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平均起薪每年平稳上升,还不断涌现出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可以预期,上海的职业教育将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将以纵向衔接、产教融通、灵活高效、支撑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体系,服务于上海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创新发展。

四、推进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完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

疫情倒逼教育领域丰富优质线上教育资源,充分用好在线教育。为了给在疫情中居家学习的中小学生最好的教育体验,市教委集全市力量,精心组织了100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共打造5000多节全学段、全学科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为了让孩子们过上 “安全、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生活,市教委也组织了不少线上暑期活动:中福会少年宫联合上海市学校少年宫联盟,协同300所学校少年宫打造了“云上学校少年宫”;35所中职校通过职业体验“云”平台提供了72个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实践性强的职业体验项目;上海微校网站将推出124门涉及公共安全、健康教育、文明礼仪、心理辅导的动画课程等。为满足广大老年朋友居家学习的需求,市教委依托上海学习网,精心打造了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推出八大类线上精品学习资源,包括微课程6000多门、视频课近2000门等。王平主任谈到,接下来会尽快把挑战与经验转化为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发展动力,紧扣上海面向2035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与日常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

未来可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使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上海将在主动的教育变革中不断破解发展瓶颈,建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学习体验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助力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总体图景。

 

——《2020上海民生访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观察思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