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上海新闻广播】焦永利:加强保障、租购并举、精细施策,推进住房治理现代化——《2020上海民生访谈》

发布日期:2020-07-02 字体:[ ]

安得广厦千万间,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理想。对于单个城市而言,古代没有达到千万人口规模的,而这个数量级对于今天的上海来说却是实实在在,住房体系的供应、流通、维护与优化承载着2000多万人的美好生活。

根据相关政策资料,当前上海住房工作可以用“1234”来描述:“1”就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总体定位;“2”就是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3”就是坚持“三个为主”,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4”就是住房保障工作的“四位一体”,即住房保障类型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征收安置住房等四大类。

6月19日上午,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局长王桢做客民生访谈直播间,重点围绕保障住房、租购并举、城市更新、物业管理等老百姓关心的住房话题进行了交流。总的感受是,贯穿城市和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落实房住不炒,通过加强保障、租购并举、精细施策等方面工作,努力推进住房领域治理现代化。

多种类型推进,加强住房保障

访谈首先聚焦住房保障问题,全面介绍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等方面的进展。廉租住房是托底保障类型,上海的政策是“应保尽保”,只要符合条件,第一时间给予保障,以发放租金补贴为主。目前累计保障13.1万户,扣除改善退出的家庭,目前保障约4.5万户。公租房对于保障引进人才等居住需求产生了很大作用。目前,全市公租房累计建设筹措房源17.7万套,入住保障对象19.2万户,累计享受保障62.7万户。市政府为今年确定的目标是新增供应1万套,预计到年底将超额完成。共有产权房是上海首创的住房类型,自2010年启动试点,已开展了7个批次申请供应工作,2018年还将非沪籍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了可申请范围。今年正在启动第八批次本市户籍共有产权房申请工作。截至2020年5月底,全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累计完成签约11.5万套,今年预计新增1.7万套以上。此前,市场、媒体、社会上都有对共有产权房的一些不同意见,房屋管理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市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7%的受访沪籍市民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制度设计表示满意,这一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关注。

引导租购并举,调节供应结构

提出租购并举是国家本轮房地产调控和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上海的总体思路是支持鼓励租赁住房建设,全方位提升建设管理品质,培育形成符合时代特点、上海特色的租赁住房体系和租住生活方式。具体来说,上海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新增租赁住房目标是70万套。通过举全市之力,截止2019年末已新建转化租赁房源31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27万套(间),预计今年末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从而使得全市住房供应结构产生重要的边际变化。

此次访谈中公布了租赁租房相关的一些重要数据和思路。从建设规模看,全市已出让96幅租赁住房地块,共可建660万平方米,约11万套租赁住房,目前60幅、7万套租赁住房正开工在建;从供应时序看,第一批约1万套租赁住房预计今年年底可推向市场,后续房源也将在1-2年内陆续面市;从空间分布看,中心城区约占半数;从职住平衡看,90余幅分布在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园区和商务、产业集聚区等租赁需求旺盛的区域周边;从市政配套看,50余幅毗邻现有轨交站点,出行交通较为便捷;从建设思路看,融入了多方面理念做法创新,例如推动形成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的租住全生命周期品质建管理念,强化中小户型供应导向,倡导“小房型、大空间、悦生活”的集约化理念,鼓励精细化房型设计和使用空间功能复合。

在购房环节,为减轻疫情对新建住宅交付使用带来的影响,市房管局会同市司法局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本市新建住宅交付的指导意见》,明确开发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同时引导开发建设单位和购房人双方友好协商,妥善处理住宅交付问题。

坚持精细施策,促进全周期优化

城市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是新的要求。此次访谈提到的一些民生举措也体现了这样的方向,例如以下几个案例。

第一,在公租房配租方面,针对环卫、公交、家政等领域职工住房困难情况,提出了三方面举措。一是引导进一步降低租金;二是推动房源供应更加精准。在确保非群租的前提下,推进拆套合租、鼓励企业筹集宿舍型房源,增加“一间房”、“一张床”的租赁供给;三是开辟审核“绿色通道”。

第二,针对小区快递配送优化问题,专门将智能末端配送设施纳入公共服务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未来还将制订出台智能配送设施“规划建设导则”,解决“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效率、满足居民配送“到柜到家到驿站”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优化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推进机制。上海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改善居民“上下楼难”问题,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也因为涉及大量的居民协商协调工作而成为社区治理的一个新领域。在梳理各种矛盾和困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举措,例如,通过优化流程将46个审批事项压缩到了15个,将财政补贴标准由原不超过24万/台提升到了28万/台,居民还可以提取公积金投入此项工作。

第四,创新举措改善住房维修、物业管理。住房维修是住房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房屋及设施设备逐年老化,不少小区维修资金日趋枯竭。访谈中提到上海探索了通过公共收益补充、分期筹集、房地产转让环节补足等三种方式为住宅筹集“养老钱”,保障和延续居住品质,这应是全国前沿实践。物业管理同样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个别物业服务企业因经营困难而“抛盘”走人,导致小区陷入无人管理状态,中心城区一些“小小区”的物业管理难题等。为此,采取了畅通市场信息发布渠道、建立物业服务价格第三方评估、推动小小区物业管理区域合并或小区管理合并等创新做法,推动了一些小区顺利解决了物业问题。

第五,与全市一网通办的总体安排相结合,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升审核、审批效率。在廉租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的资格审核、配租申请审批、加装电梯审批等多个领域推动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推动实现“全程网办”、“零跑动”。

综上,坚持房住不炒,推进租购并举,加强住房保障,围绕城市与住房全生命周期的协同来进行精准施策,这一系列行动正在形成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型城市在新时代的住房治理现代化格局。

 

——《2020上海民生访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观察思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