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2021上海民生访谈】李亚娟:紧抓时代契机,引领上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05-13 字体:[ ]

时间:2021年5月12日

来源:2021上海民生访谈  作者:李亚娟


启航十四五,奋进开新局。2021年5月8日,上海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做客《2021民生访谈》节目,就今年文旅工作重点及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进行访谈。特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李亚娟博士撰写观察文章《紧抓时代契机,引领上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2021年5月8日,上海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做客上海新闻广播电台“民生访谈”节目,就今年的上海五一假期旅游情况及未来上海文旅发展做了介绍。

今年五一假期间,上海打造了一个乐海上海假日文旅的节日品牌,精心推出了四大类149项的高品质的各类文旅活动。整体游客接待量及客房入住率均超非疫情时代。上海旅游市场在迎来久违大客流的同时,也经住了防疫大考验。方世忠局长指出,今年上海五一旅游呈现出三个重要变化:一是旅游区域从全球游向国内游、本地游转变;二是旅游方式从团队游向家庭游、定制游转变;三是旅游偏好从传统的观光游、体验游转变。方世忠将2021年上海五一文旅市场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心消费”,即从心所欲,体验美好;“首选地”,即上海现在不仅是原来的旅游客源地,也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首选地;“预约制”,即预约制已成为文旅市场成熟、文旅治理升级的重要标志。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通过“民生访谈”节目可以看到,新时期上海文旅产业面临重要发展契机,应抓住机遇,引领上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 紧抓建党百年历史契机,通过打造初心之地,引领上海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上海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而且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上海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先锋”城市,在中国革命的红色历程中,这座城市里也最早一批接受了新思潮,燃起了燎原的星星之火。上海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是历史赋予这座城市的荣光,也是上海市民的骄傲。

这里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有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有上海唯一对外开放的毛泽东寓所--毛泽东旧居;有新中国第一个人物类纪念馆--鲁迅纪念馆;有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称的龙华烈士陵园;还有全国唯一系统展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的陈云生平业绩的纪念馆——陈云纪念馆,而且这个纪念馆建在青浦的纪念馆很好的结合了江南文化意蕴,颇具江南水乡意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红色旅游”快速升温,“红色旅游”也成为旅游消费中的“高频词汇”。上海也通过传承红色文化、开发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市民有更高的荣誉感,让游客有更深的认同感,并为此重点做了五项工作:第一推动红色资源地方立法,即《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第二开展重大红色文艺创作;第三公布上海革命文化名录;第四制定红色旅游的指导意见;第五是推进创建红色5A景区。

红色旅游要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要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体验特征设计红色旅游产品,高度重视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红色旅游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此外,还应以党史事件和人物为线索,加强区域合作,完整讲述红色故事;要抓住机遇,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长三角文旅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纽带;还应加强红色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发展,推动红色圣地游和古镇游的联动发展。

二、紧抓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大趋势,推动沉浸式、参与式的“微行上海”,使旅游成为日常。

方世忠局长在访谈中提到,文化旅游现在是小康生活的标配,美好生活的刚需,品质生活的必需。为此,上海特别注意打造小而美的、老百姓家门口的文旅民心工程。

当前,上海全力打造的四大文旅民心工程包括:演艺新空间,支持文艺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平台,鼓励商场、文创园区、酒店、餐厅、书店、各类艺术中心、旅游景点甚至包括邮轮等场所,打造演艺新空间,增添城市活力;休闲好去处,围绕15分钟生活圈,借助街区和城市的微更新,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旅新空间、休闲好去处;建筑可阅读,建筑可阅读十大行动是上海旅游非常有特色的民心产品,今年年将推出建筑可阅读数字化转型的3.0版,让建筑可听、可看、可游;市民艺术夜校,将下沉到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一些民营美术馆、艺术园区、商场等新空间,并由现在的46门课程扩容至近百门课程,增加市民特别喜爱的国标舞、扎染、纸艺、魔术、戏剧、传统戏曲、朗诵等课程。

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上海,应全力引导、推广城市微旅行,使旅游成为上海市民的日常。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城市微游、城市周边的微行成为一种旅游趋势。传统的观光旅游主要是围绕着核心的景区、景点、目的地而形成高度聚集,而城市微游不同,它是一个发散格局,就是在城市的整个布局里面的发展,从消费角度来讲不是以往的花大钱,而是小钱慢慢花。

随着大家审美情绪、审美品位的提高,现在旅游当中的文化的味道也越来越浓。要想吸引消费者成为城市微游的持续忠实用户,承载微游的城市就需要精雕细刻,需要更有味道的休闲空间载体。使城市文化越来越浓郁,城市的空间内容越来越丰富,通过触摸城市,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解。

三、紧抓新技术发展契机,以科技助推服务创新,用新作为打造“上海服务”金字招牌。

方世忠局长提到,在上海建设国际数字之都过程中,上海文旅将推动文旅的经济数字化、文旅治理数字化,特别是文旅生活的数字化,坚持以人文本,场景再造,重点推进一码畅游、便捷入住等数字文旅新服务。其中,“一码畅游”就是充分利用一网通为电子证照赋能,打通随申码、身份证、社保卡这些实名身份的认证核验,实现游客、文旅场所、第三方预约和票务平台的信息闭环,目标是让未来的市民游客通过我们的文旅随申码,快速进入上海各大文旅场馆和景区景点。

我们注意到,当前旅游市场消费主体正发生悄然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Z世代已登上旅游消费舞台,Z世代是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统指受到互联网、即时通信、MP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一代人。二是老年人群旅游需求增加。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76亿,老龄化率提升至12.6%。针对老年人口的银发旅游、康疗旅游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三是脱贫人口进入旅游市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近一亿人口在生存权利得到保障以后,也渴望有进一步发展和享受的权利,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的大众旅游产品正是满足他们获得感的重要方式之一。这就需要发挥“店小二”精神,建立健全旅游志愿者服务群体,加强一对一服务,提供分类服务、精准服务,打造旅游服务的上海标准。

从新技术的角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塑造旅游产业创新机会的同时,给旅游业的服务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有助于完善旅游便利化等软性体系。信息更透明、出行更畅通、服务更便捷、体验更新颖、游客也能游玩的更放心。

四、紧抓“文化”与“旅游”加速融合新趋势,逐步实现文化和旅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

方世忠局长指出,上海文旅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指示,牵头编制了《上海市“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明确了上海旅游发展目标,并将建设实施十大类引领性重大项目,包括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工程、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工程、“五个新城”文旅赋能工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文旅”建设工程、崇明国际生态旅游岛提成工程、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城”提升工程、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可漫步”工程、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及其辐射片区提升工程、滨海旅游区提升工程等。

文化市场主体和旅游市场主体彼此融合发展,是文旅融合更好发展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文化和旅游融合,文化要多一点“烟火气”,旅游要多一点“文化味”,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更有生命力的文旅融合。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李亚娟博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