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学习强国】把调研写在人民群众的心间——《习近平在正定》读后


发布日期:2019-06-19


作者:肖晋

近读《习近平在正定》,重温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同当地干部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奋战在基层第一线的感人故事。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书中二十几处谈到习近平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生动片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30年前,他就是这样做的。一部他在正定的工作史,就是他对正定的深入调研史。30年前,习近平同志真正把调研写在了正定的大地上,写在了人民群众的心间。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3年多的经历告诉我们,注重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同志初到正定工作,就经常骑自行车下乡调研。他衣着朴素,和老百姓没啥两样。他经常主持召开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走访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在较短时间里对正定的情况、发展中的问题有了深入详细的了解,对制定正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思路。他来正定时间不长,就能对正定的历史和人文掌故等参与深入交流,甚至比本地很多干部群众还要熟悉正定的历史文化。干部群众听他对正定如数家珍,都非常感动和敬佩。这固然得益于他酷爱读书,也与他重视调研,重视从实践中和干部群众身上学习有关。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的困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变,还更加凸显了。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经常性走下去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坚持边调研边宣讲、边走访边解决,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促工作新开局。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3年多的经历启示我们,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关键是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保持先进、走在前列,就必须学习在先、调查在先、研究在先、实践在先。习近平同志指出:“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在正定工作期间,为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他从不在办公室里闲坐,采取走大街小巷、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街头问卷调查、专家调查、广交各界朋友等多种方法。在这其中,他用力最深、花时间最多的还属直接下访基层、群众和困难的地方。他常常不打招呼,不让事先准备,直接下乡进厂,或直接到田间地头,甚至有时周末都到乡下搞调研。当时县委有吉普车,但他还是习惯骑一辆二八半旧自行车、穿着旧军装和帆布鞋下乡。过滹沱河或者大沙窝,自行车骑不动,他就扛着自行车走过去。到了大队,他中午吃“派饭”,吃完后按规定交粮票或饭钱,下午继续走乡串村。有时,他就跟乡干部蹲在那儿吃,一边吃一边喝白开水;还有时,他先跟农民锄地干农活,干完活再说明来意做调研。短短3年多时间,他硬是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所有大队。他以百姓心为心,拜人民为师,既问需、也问计。所到之处,不仅带走了百姓的所盼所需和创新做法,也留下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好印象好口碑。在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再好的键盘仍然不能代替脚板,再快的指尖也不能代替脚尖。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真心对待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听到真言,察到实情。要像习近平同志那样沉下去,不仅“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和问题意识而不是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防止调研走过场和“被调研”现象,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务实作风更广泛地凝心聚力,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三年多的经历教育我们,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有“长性”。习近平同志的这种长性,首先体现他把调查研究始终贯穿于在正定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始终贯穿于他把调研放在做出重要决策前,也始终贯穿于他此后在福建、浙江、上海乃至到中央工作后的若干年时间里。他真正做到了“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书中提到,因为忙于工作,他经常无法按时吃饭。有时他从食堂拿两个馒头和一块卤豆腐,就算是一餐。无论身居何位,他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始终没有丢,他许党许国的赤子之心始终没有变。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强调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所肩负的任务是不断变化的,原有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摆在了面前,又需要重新学习和调查研究”。其次,习近平同志开展调查研究的“长性”,还体现在他深入解剖麻雀,对调研中发现情况和问题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上。曾在正定和习近平同志一起工作、相处过的下属和记者在书中回忆道,习近平同志开展调研,绝不是到一个地方简单转一圈,听听汇报就完成任务了。“习书记不仅来我们厂里几次,帮助指导,而且一直关注和关心着我们厂子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的调研手段不断引入到工作中来,但长期深入的调研仍然无可替代。开展调研绝不是临时性、阶段性的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长效化机制,主要负责人带头亲自下去做调研,以上率下层层示范,保证调研工作刚性化、长效化。

1984年,刊载在《河北青年》上的报告文学《而立之年》这样道出在正定工作的习近平的心声:“人生太短,在时间的长河里,真正干事业的时间不过二三十年。这二三十年来不得一刻荒芜,来不得一点嬉皮笑脸。这样,或许可以办成一两件事,或许对人类、社会、祖国可以做一点贡献。这能有所贡献之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那时的他还曾对记者说:“只想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几年后,已经调往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撰文写道:“认认真真地当好共产党的‘官’是很辛苦的”。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迫切需要推动广大干部精神状态大提振、能力素质大提升,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习近平在正定》的出版恰逢其时,可谓精神大餐。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向总书记学习和看齐,永葆为民情怀,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把调研写在群众的心间,不断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确定新举措,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辉煌,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