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理论周刊】焦永利:将生态与文化深度融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
|
|
|
时间:2023年9月4日 作者:焦永利 来源:《成都日报·理论周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翠云廊古蜀道,蕴含着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三星堆博物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区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禀赋之一,成都有基础有条件将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度融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过程,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径。 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 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其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都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路径。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大系统,这个系统及其各个子系统都有一定的容量与阈值。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环境冲击,往往越过这一阈值。随着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成为共识,强调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精明增长等理念由此兴起并逐步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近期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这些部署都对现代化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前人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不断强调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在继承与发展中 努力探索城市现代化中国方案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现代化城市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窗口和缩影。人类文明的转型进化与城市的转型密切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营城智慧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有着独特的认知与实践,核心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宇宙观、文化观。面向未来,需要以大历史观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坚持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积极探索城市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太阳神鸟、青铜面具、金沙石磬、川剧变脸、蜀锦、蜀绣、大熊猫、芙蓉花等有天府文化特色的元素精彩纷呈,充分向世界展现出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雄厚的产业经济基础、蓬勃的创新发展活力,正汇聚为成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的坚实底气。未来需要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引领,更好地服务“国之大者”,在探索城市现代化中国方案的进程中贡献更多的成都智慧。 城市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必须把握五大原则。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城市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各个城市的历史、区位、比较优势等因素,探索各方面新方案、新规划、新路径,共同积累汇聚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深入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环节,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 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现代化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治理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城市发展模式变革提出了全新要求,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创新治理理念,借力科技赋能,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新局面。 以更高标准和要求 全面深化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城市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战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承担着现代化国家试点示范的重要任务,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将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度融入示范区建设的全过程。 第一,面向理想城市、追求诗意栖居,提升面向未来的愿景引领力,为城市现代化模式与路径贡献成都智慧。山水田园、林泉之乐是古今中外共同的人居追求,公园城市通过将“在城市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城市”,将城市建设成为一座大园林,构筑生态、生产、生活的合理结构,既保护环境、安全底线,又实现各类功能空间的相互贯通、融合发展,从工业化以来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进一步走向动能充沛的境界。 第二,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与路径。高水平规划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如绿地、湿地、海绵城市设施体系等,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质量,进而将生态空间与周围环境相串联,打造连续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憩、娱乐和放松场所。探索生态文明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推进生态人文历史优势的现代转化。 第三,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到在保护中传承创新。要本着对民族、对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全面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及其所依存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景观环境,注重整体保护,传承传统营建智慧。保护文化生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保护传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生活,将历史文化与城市规划建设相融合,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做好历史文化保护,推动文商旅艺高度融合,高水平做好城市设计,推动功能优化升级,大力鼓励文创产业发展,鼓励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实现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深度交融、相互协调、交相辉映。 总之,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地位,探索形成面向理想人居的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新标准、新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积累有益经验,更好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公共政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