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月7日 作者:李志强 来源:文汇报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表征。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战略部署,准确把握科技创新趋势和规律,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科技现代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强化科技工作能力本领,推动各项科技工作落地生效,用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强盛之基。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柱
科技创新引领历史变化。世界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科技实力是决定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要素之一,也是决定各国和各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驱动力。科技革命催生新时代,是一个国家抓住机遇实现科技赶超的绝佳时机。信息化、绿色化等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第二次现代化历史机遇。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健康、美丽、绿色、平安中国建设。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一批高端医疗装备加速国产化。水稻、玉米、大豆等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农作物良种增产贡献率超过45%。清洁能源技术正在摆脱资源禀赋对发展的约束。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科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创新型国家的判断依据在于,其经济社会发展是主要依赖传统的自然资源消耗和资本要素,还是主要依赖以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为标志的创新活动来驱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是GII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排名第12位,居日本之前。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中,中国的集群数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引擎。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之要。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将科技竞争置于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位置,通过“出口管制加码、科技产业链剥离、限制投资与资本切割、人才与科研基础条件限制、纠集盟国围堵封锁、加强意识形态防范”等手段,试图阻止我国科技前进步伐。“在国际上,没有核心技术上的优势,就没有政治上的强势”,这就要求把科技强—产业强—国家强贯通起来思考问题、布局现代化蓝图。
科技现代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盛之基。我们不走战争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剥削压榨的老路,也不走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粗犷式发展的老路。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向科技创新要绩效、要产出,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科技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前进方向。马克思将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作为生产力的五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发展理念规制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建立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新型互动模式。这是对“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1年的39%一路攀升至超过60%,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当前,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必须自觉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在科技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中国特色科技创新实践探索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当前,前沿技术创新的政治化、集团化和武器化趋势越加明显,西方国家以意识形态为起点,建立差异化信任标准,试图分层高科技供应链、构建新的战略威慑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重点围绕5G、6G、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半导体等建构的数字空间,卫星互联网、月球、太空科技等地外空间,气候治理、清洁能源、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生态空间,以及新型基础设施构建的发展空间等战略领域,呈现出全面扩张态势和体系化布局趋势。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以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筋骨”支撑。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掌握战略的主动权,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顶层设计要有全球视野,准确把握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应该走的道路。新型科技自立自强不是封闭创新,而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辩证统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全球创新,努力融入世界产业链,同时要将尽可能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形成有效的制衡能力和“非对称”能力,以摆脱对国外技术单方面依赖的困境。战略规划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加强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
坚持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化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其目标是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在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化认识基础上,不断突破体制机制藩篱,最大限度激发创新主体的能力、潜力、动力和活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基本功能,就是能够根据创新活动特点合理调动各方面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主动协商和集体行动。科技治理能力的基本功能就是强化各类科技创新主体运用这些制度工具有效开展科技创新的能力。
坚持双轮驱动,一是科技创新,二是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共同转动,才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走上快车道。必须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用好“揭榜挂帅”“赛马”等新的科技组织方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凝练真需求、解决真问题。只有从体制上明确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才能激发内生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通道,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难题。
要坚持完善育才、聚才、用才机制。建设科技强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以评价机制改革引领科技创新风向标,建立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激励机制改革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加强知识价值为导向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促进科技人才在使用中成长,完善以人为本深化科技项目计划管理改革;以科研机构改革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发展事业平台,深化扩大自主权为主线推进科研机构改革。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表征。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战略部署,准确把握科技创新趋势和规律,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科技现代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强化科技工作能力本领,推动各项科技工作落地生效,用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强盛之基。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企业低碳价值创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部分科研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