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之声 > 学术交流

【解放日报】钱春海: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发布日期:2024-05-28


时间:2024年5月28日 

作者:钱春海  来源:解放日报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具有高投入、长周期、复杂性、战略性和垄断性等特点。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基础优势,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既大有可为,更应积极作为。

国企具有特殊优势

国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上具有其他主体无法比拟的特殊地位和优势。

国企可以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加大对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的支持力度,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整体优势。

国企大多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可以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新型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提供重要支撑。

但也要看到,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国企也面临不少制约与问题。

比如,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机制存在不足。

科技创新需要“研究—开发—试验—应用”创新链的畅通,注重核心成果的成熟与转化。但从相关国企的情况来看,成果应用是一个痛点,主要原因在于鼓励应用、鼓励“吃螃蟹”的机制没有有效发挥作用,首次应用的企业冒风险、遭处罚的顾虑大。这种考核导向不利于创新成果的产生及转化。

创新创造是一个突破现有知识边界的认识过程,需要很强的探索精神。创新也是一个试错过程,既要鼓励创新,也要宽容失败。与民营企业家相比,国企领导不仅要面对市场风险,还要面对相关体制机制压力。不敢试错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使得部分国企更倾向于选择“短平快”的项目,缺乏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长远规划和持续投入。

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

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必要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从完善制度设计入手,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一要坚持以重大需求为导向,在攻坚克难中强担当。

新形势下,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这“四个面向”回答了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朝什么方向努力、向什么目标发展等重大问题。

对国企而言,就是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制造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做到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努力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

二要坚持以顶层设计为牵引,在系统谋划中强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先后作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等重大决策部署。

新形势下,要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从制度建设着眼,对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全链条整体部署,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三要坚持以人才队伍为支撑,在夯基垒台中强本领。

高水平科技人才是推进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科技实力的标志性力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国企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始终坚持为党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为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坚持以协同创新为重点,在集智聚力中强保障。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创新。国企要切实做好内外协同创新,立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战略发展方向,依托重点工程项目,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合作,布局并争取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合力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坚。

同时,聚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发挥国企引领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科研合作与产业化合作,推动研发链条前移,加大联合攻关力度,努力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不断实现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新突破。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