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陈元志:引领科技强国建设,从“六个坚持”到“八个坚持”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
|
|
|
时间:2024年7月2日 作者:陈元志 来源:上观新闻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提出“八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六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对照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八个坚持”是对原有“六个坚持”的发展和完善,既是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面向未来指引科技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保证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深入洞察科技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外科技资源,从根本上抓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系统部署,明确提出在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通过构建协同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时代要求,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紧迫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是现代化强国对科技创新的核心需求。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强化跨部门、跨学科、跨军民、跨央地整合优势力量和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鼓励自由探索,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观点。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承担“顶天、立地、惠民”的历史使命,引领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的政策实践经历了从1999年“依靠创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到2012年“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到2014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2017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由“创新驱动发展”进入“创新引领发展”的更高阶段。应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重点鼓励、扶持“引领性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 四是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所谓“四个面向”是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应以“四个面向”作为主攻方向,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创新网络,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等全链条的创新体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没有前沿科技的突破,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向经济主战场,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不能自我循环,不能停留在象牙塔内,必须要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全过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战略导向,集中资源攻克创新发展科技难题,构建国家竞争优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健康基础。科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民的关怀,折射出科技工作的人文关照和价值选择。 五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健全科技规划和政策制度体系,加快解决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行政负担过重、资金管理烦琐、长期导向不够、评价体系单一、资源共享不足等。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程序,简化资金申请流程,建立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高风险研究,同时建立容错机制以鼓励创新尝试。加强科研资源的共享,通过统筹创新平台建设,加强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并强化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建立起强大的体系化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提供支撑。 六是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从“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到“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发展演变,体现了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综合性和持续性需求的深入理解。“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中心地位,认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依赖于人才的创意、技能和知识。随着对人才驱动创新认识的不断深入,单纯的人才吸引和保留策略并不足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需求,只有进一步明确教育系统在持续培养人才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形成自我增强的循环体系来维持和加强这种作用,才能确保人才的持续供应和质量提升。 七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华传统更擅长动态的、平衡的、整体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引领着走向“开放式全面创新”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引领着走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念和信仰方面,中华传统孕育出了日新的、变通的、宽容的创新精神。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八是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从“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到“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升级和视野扩展。这一演变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信和实力,也强调了科技创新对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积极角色和责任担当。通过坚持科技开放合作,中国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技实力,也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人类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共享、倡导可持续发展、强化全球科技治理、提升全球公共服务水平、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科技向善、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等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技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
|